close

先行者   同時期的藝術

  

  

 

 

後印象派

 

油印象派發展而來的油畫門派,19世紀末,

許多受到印象派啟發的藝術家開始對印象派產生反動。

他們不滿足與片面的追求光色,

強調作品要抒發作者的情感及主觀意識,

 

後印象派將形式主義(*1)”藝術發揮到極致,幾乎不顧及任何題材和內容。

在藝術表現上,後印象派更加強調構成關係,

認為藝術形象要異於生活的形象,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

要表現出「主觀化了的客觀」。

 

他們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時,不是片面追求外光,

而是側重於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

後印象派的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直接導致了 "結構主義(*2)"的誕生。

 

自古以來,藝術通常被要求客觀的表現描繪物,

自後印象派出現,藝術形式開始轉為表現作者主觀的思想,

所以後印象派被視為是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分界

 

*1 形式主義 :

形式主義formalism),指在藝術、文學、與哲學上,

對形式而非內容的著重。

 

*2結構主義 :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是二十世紀下半最常使用來

分析語言、文化與社會的研究方法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將一物件(可能是畫面、習俗

拆開成構成他的一個一個小元素,

然後分析元素的性質和元素間的相互關係。

 

 

 

506px-Paul_C%C3%A9zanne_160.jpg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906年),法國人,

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畫派之間的重要畫家。

 

塞尚認為

「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

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表現出結實的幾何體感,

忽略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準確性,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的整體關係。

有時候甚至為了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而放棄個體的獨立和真實性。

 

塞尚這種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為後來出現的現代油畫流派提供了引導,

所以,其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720px-Paul_C%C3%A9zanne%2C_Les_joueurs_de_carte_%281892-95%29.jpg

The Cardplayers, an iconic work by Cézanne (1892).

 

709px-Paul_C%C3%A9zanne_047.jpg 

Les Grandes Baigneuses, 1898–1905

 

777px-Paul_C%C3%A9zanne_179.jpg 

Stilleben mit Äpfeln und Orangen

 

 

 

 

 

PaulGauguinblackwhite.jpg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生於法國巴黎

 

高更的作品趨向於「原始」的風格。

其用色和線條都較為粗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滿具象徵性的物與人。

現代藝術史中,高更往往被拿來與梵谷並論,他們曾經是很好的朋友,

互相畫過對方的肖像,但最後卻步上不同的道路,並沒有維持很好的友誼。

高更不喜歡都市文明,反而嚮往蠻荒的生活,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來。

 

1890年代 高更搬去南太平洋的小島-大溪地(Tahiti)居住。

在大溪地他畫出了許多為後人所知的代表作品。

 

 

760px-Paul_Gauguin_137.jpg 

《佈道後的視覺》

 

 

 467px-Paul_Gauguin_026.jpg

《黃色的基督》

 

 800px-Paul_Gauguin_056.jpg

《在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

 

800px-Paul_Gauguin_142.jpg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vicent%20copy.jpg  

文森·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

 

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梵谷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後印象派。

梵谷融入了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

其在梵谷待在法國亞爾的那段時間,發展已臻成熟。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後二年創作的,

期間梵谷深陷於精神疾病中,其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

 

 

 479px-Vincent_Willem_van_Gogh_128.jpg

Vase with 12 sunflowers

 

 

751px-VanGogh-starry_night.jpg 

The Starry Night

 

 

800px-Starry_Night_Over_the_Rhone.jpg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467px-Van_Gogh_-_Country_road_in_Provence_by_night.jpg 

Country road in Provence by night

 

 

 

 

 

Georges_Seurat_1888.jpg 

喬治·皮埃爾·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 18591891

 

是點彩畫派的代表畫家,後印象派的重要人物。

他的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秀拉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

當你靠近看,每一個點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

秀拉擅長畫都市中的風景畫,也擅長將色彩理論套用到畫作當中。

 

 

800px-Georges_Seurat_031.jpg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800px-Georges_Seurat_004.jpg 

Bathers at Asnieres

 

 

 

 

 

 

表現主義   野獸派

 

野獸派Les Fauves)是20世紀率先崛起的象徵主義畫派,

畫風強烈、用色大膽鮮豔,將印象派的色彩理論與梵谷、高更等

後印象派的大膽塗色技法推向極致,

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與明暗法,

採用平面化構圖、陰影面與物體面的強烈對比,脫離自然的摹仿。

 

 

 

250px-Portrait_of_Henri_Matisse_1933_May_20.jpg 

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

是法國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

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他是年輕的畢卡索的朋友,同時又是對手,他認為自己的畫作是來自自然,

而畢卡索的是來自自己的想象。

兩個人都以女人和靜物作為主要描繪對象,

馬蒂斯更傾向將描繪的對象放到真實的場景中。

 

800px-Bonheur_Matisse.jpg 

Le bonheur de vivre

 

800px-Matissedance.jpg 

The Dance

 

800px-Matisse_-_Music.jpg 

Music

 

 

 

 

 

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是前衛藝術運動的一個流派,對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繪畫與雕塑帶來革命。

開始於1906年,由喬治·布拉克與帕布羅·畢卡索所建立

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

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

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

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

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疊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

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度空間錯覺。

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度空間的繪畫特色。

 

Pablo_picasso.jpg 

巴勃羅·畢卡索 18811973

和喬治·布拉克同為立體主義的創始者。

畢卡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

畢卡索是少數能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

 

Gar%C3%A7on_%C3%A0_la_pipe.jpg 

Boy with a Pipe

 

579px-Les_Demoiselles_d%27Avignon.jpg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666px-Picasso_three_musicians_moma_2006.jpg 

three musicians moma1921

 

PicassoGuernica.jpg 

Guernica  1937

 

 

 

 

 

 

 

抽象

 

Vassily-Kandinsky.jpg 

瓦西里·康丁斯基 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 18661944

 

與彼埃·蒙德里安和馬列維奇一起,康定斯基認為是抽象藝術的先驅。

康定斯基具有聯覺(知覺混合)的能力,他可以十分清晰地聽見色彩。

這一效果對他的藝術產生主要影響。

他甚至把他的繪畫命名為「即興」和「結構」,彷彿它們不是繪畫而是音樂作品。

 

他相信在繪畫中,色彩可以作為一種自主的東西,

遊離於物體或者任何其它形態的視覺描述而獨成一體。

 

Kandinsky_WWI.jpg 

Composition VII 1913

 

Kandinsky_white.jpg 

On White II

 

Kandinsky_1939_Composition-X.png 

Composition X 1939

 

 

 

 

 

 

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是發端於20世紀的藝術思潮。未來主義最早出現於1907年,

未來主義思潮主要產生和發展於義大利一國,

卻也對其他國家產生了影響,俄羅斯尤為明顯。

未來主義藝術家們的創作興趣涵蓋了所有的藝術樣式,

 

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內蒂最早於1909年發表

《未來主義宣言》一文,宣揚他的藝術觀點。

馬里內蒂總結了未來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

包括對陳舊思想的憎惡,尤其是對陳舊的政治與藝術傳統的憎惡。

馬里內蒂和他的追隨者們表達了對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熱喜愛。

汽車、飛機、工業化的城鎮等等在未來主義者的眼中充滿魅力,

因為這些象徵著人類依靠技術的進步征服了自然。

 

 

 

407px-Umberto-Boccioni.jpg 

翁貝托薄丘尼Umberto Boccioni 18821916

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

 

像其他未來主義者,他的作品集中在運動跟速度感的表現上。

 

481px-%27Unique_Forms_of_Continuity_in_Space%27%2C_1913_bronze_by_Umberto_Boccioni.jpg 

Unique Forms of Continuity in Space , 1913

 

600px-Umberto_Boccioni_-_Visioni_simultanee.jpg 

Visioni simultanee

 

Umberto_Boccioni_-_A_strada_entra_nella_casa.jpg 

A strada entra nella casa

 

 

 

 

 

 

 

 

絕對主義

 

絕對主義是傳統繪畫時代終結的標誌,

而整個至上主義藝術團體中幾乎只有馬列維奇一個人。

 

至上主義繪畫徹底拋棄了繪畫的語義性及描述性成份,

也拋棄了畫面對於三度空間的呈現。

那些平面 的幾何形,不具有絲毫的體積感和深度感。

在馬列維奇的作品中,那些幾何構圖自由而奔放,

在畫面上形成一種旋轉的或離心的動感,

這可能與未來主義及輻射主義*3 的影響有關。

 

*3 輻射主義 

約在1909年,俄羅斯的前衛分子 Mikhaïl Larionove 於莫斯科創立的畫派,

憑藉著色、光所形成的射線狀態,而不再依靠線條的變化力量。

「繪畫的對象是暗示著四度空間,甚至時間與空間之外」

022.jpg 

 

 

 

 

1260460921JWYKl9w7_s.jpg 

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81935

 

絕對主義藝術奠基人。

 

 

20090803114530240.jpg 

《白中之黑》

 

200810710172089077801.jpg 

《白中之白》

 

W020081105293844606770.jpg 

 

 

 

 

 

 

19世紀末,藝術在形式上得到解放,

重心從客觀形態的描繪轉移到主觀思想的傳達,

抽象的概念出現了,藝術家開始走出物品外型的框架,

創作出更具張力和深度的作品。

 

一直以來產品設計跟藝術似乎都互相關聯,

這個現象在1914年後改變,

未來主義和絕對主義崇尚的速度、機械甚至暴力,

在殘酷的戰爭中被藝術家遺棄,

藝術開始走入逃避現實和幻想的空間,

而設計則是在戰爭的需求和壓力下,

往機能主義方展。

 

1914年,設計和藝術分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en 的頭像
    eden

    EDsignEN

    e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