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 先行者 1890 ~1914
1889 巴黎世博 艾菲爾鐵塔
1890 塞尚《玩牌者》
1900 佛洛伊德《夢的解析》
1901 萊特《機械的藝術與工藝》
1906 畢卡索《亞維儂少女》
1907 德國工藝聯盟 貝倫斯接手AEG產品設計
1908 魯斯《裝飾與罪惡》
1909 馬里內諦《未來主義宣言》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戰
維也納 分離派
和其他新藝術的支流一樣,
維也納的分離派也反對傳統學院,
厲行藝術的整合和手工藝的改革。
該風格深受麥金塔(新藝術 英國)的影響,
發展出以直線和幾何形為主的造型風格。
分離派創始者包括 克林姆Gustav Klimt(新藝術 同時期藝術)
、莫澤Koloman Moser、奧圖‧華格納Otto Wagner。
奧圖‧華格納Otto Wagner 1841~1918
維也納現代之父
華格納出生在維也納的Penzing 。在柏林和維也納求學,
1964年,他設計了他第一棟歷史主義建築,在人生的中後期,1880年後,
像同時期許多國家一樣,華格納成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提倡者,
1894年後,他在維也納藝術學院擔任教授,更激進的反對歷史主義。
維也納儲蓄銀行主廳
維也納儲蓄銀行扶手椅
卡爾廣場 Stadtbahn站
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
華格納的學生,在建築和設計上同癢有著客觀、幾何的造型,
1903年和莫澤和創”維也納工坊”但到了1920年代,逐漸走向奢華手工藝的方向。
Sanatoriumpurkersdorf療養院
Sitzmaschine黑色單人沙發
阿道夫·魯斯 Adolf Loos 1870 ~1933
為奧地利建築師與建築理論家,
在歐洲建築領域中,為現代主義建築的先驅者。
他提出著名的 “裝飾就是罪惡” 的口號。
他主張建築以實用與舒適為主,
認為建築 “不是依靠裝飾而是以形體自身之美為美”
強調建築物作為立方體的組合同牆面和窗子的比例關係。
代表作品是1910年在維也納建造的斯坦納住宅(Steiner House)。
Steiner House
美國 芝加哥 芝加哥學派
芝加哥是重工業和鋼鐵製造業的重鎮,
中西部穀類和牲畜的集散地,
也是早期現代主義的中心。
1900年時,芝加哥已有170萬人口,
因地處美國大陸的中心,他也是全國鐵路和運河的交會帶,
芝加哥以先進的摩天大樓著稱,
其原因有3:
1871年大火燒毀了城市廣大的面積
鋼骨結構技術的進步
昂貴的地價
芝加哥的建築充滿大師身影,
現代主義和機能主義的教條也在此孕育而生。
路易斯‧蘇利文Louis H. Sullivan1856 ~ 1924
路易斯‧蘇利文是一位美國建築師,被稱作現代主義之父,
創造了現代主義的摩天大樓,
芝加哥學派中重要的建築師和理論家,
提出 "Form Follows Function"
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
萊特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大師之一,
一生設計了將近800作建築,
萊特結束學業後,和蘇利文一起在芝加哥工作,稍後開始獨立開業。
萊特也參與推動現代主義,但他發展出一套獨有的理論。
"有機建築 "
依照建物所在的環境和需求,
設計它的結構及外形。
並將現代材料和自然素材作相互結合運用。
1910年後,他成為現代風格最重要的獨立推手。
流水別墅
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紐約古根漢
Robie House
oak park home
萊特一生大量設計了許多這種水平式的小住宅,
這種融入自然,和諧的建築模式,被稱為 "大草原屋"
德國 德國工藝聯盟
在德國"工藝聯盟"代表新藝術"年輕風格"的消退。
以及現代工業設計的興起。
在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工藝聯盟中的紛爭歧見從未停止,
但是它重視工業生產,
強調"讓工業產品得到藝術 工業以及手工業的合作"
這個理念將產品設計完全導入工業生產的範疇內。
他的成員包括:凡德維爾德(新藝術:比利時)、貝倫斯、歐斯特豪斯 等人
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1868 ~ 1940
彼得·貝倫斯起先為畫家,之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成為現代工業建築師。
他最著名的是德國工藝聯盟成員之一,與現代工業設計。他將工業設計規格化。
貝倫斯是德國現代建築和工業設計的先驅。
1907年受聘擔任德國通用電器公司AEG的藝術顧問,
1909年,貝倫斯設計了德國通用電氣公司AEG的透平機製造車間與機械車間,
在建築形式上摒棄了傳統的附加裝飾,造型簡潔,壯觀悅目。
除了建築設計之外,貝倫斯還為AEG做了許多產品設計,
如電水壺、電鐘、電風扇等。
這些設計沒有一點偽裝和牽強,使機器在家居環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語言來表達。
貝倫斯在AEG這個實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他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築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產品設計,
使這家龐雜的大公司樹立起一個統一完整的鮮明形象,
開創了現代公司識別計劃的先河。
AEG的標識經他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標誌之一。
Peter Behrens新藝術時期作品
AEG Turbine Factory, 1910
1914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所有工業國家在政治經濟上發生重大改變,
戰爭的需求也迫使產品設計一面倒的頃向機能,
造就戰後機能主義的蓬勃發展。